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聯席會議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和羅伯特·沃克曾表示:“到2040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主導戰場。屆時,美國若不具備強大的人工智能能力,將不僅不能主導戰場,甚至將失去傳統優勢。”他們認為,在短期內,對敵方防空任務的壓制可能比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更重要,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應該找到最能支持安全需求的技術組合,并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融入國防體系之中。
除了美俄,英國政府于2018年4月發布了《人工智能行業新政》,旨在推動英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的領導者。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人工智能峰會上公布了法國將在人工智能研究、訓練和產業領域成為全球領先者的“十五億歐元計劃”。德國在2018年公布了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并計劃與法國建立一個聯合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今年2月,印度組建了一個人工智能特別工作小組,研究人工智能的和平與商業用途,并開發用于軍事用途的智能機器人系統。
此外,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宣布啟動“下一代人工智能”項目,計劃5年內投資20億美元,用于構建能夠進行類似人類交流和邏輯推理的人工智能工具。“下一代人工智能”項目探索的主要領域包括:促進國防部關鍵業務流程自動化的技術更新;提高人工智能系統的適應性和可靠性;增強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和靈活性;創新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應用。
美國海軍正在實行一個發展擁有10艘無人艦艇的“幽靈艦隊”計劃。主管研發和采辦事務的海軍部助理部長詹姆斯·格爾茨表示:“此項研發指向我們真正需要的能力,我們需要在自主性、決策權限、控制模式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這項計劃的研究基礎是132英尺長的“海上獵手”號中型無人艇。在海試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海上獵手”,以完全自主狀態從加利福尼亞航行至夏威夷,并自主安全返回。
俄羅斯軍用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已經經過實戰檢驗。2015年年底,在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對抗反政府武裝的戰斗中,俄羅斯就使用了戰斗機器人、無人機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等。在2017年7月的莫斯科航展期間,俄羅斯“戰術導彈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要給導彈賦予更多的“自主思考”能力。
俄羅斯海軍的無人潛航器可組團偵察水下及海底環境,觀測可疑物并用炸彈摧毀敵目標。其中,“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威力最為強大,它可攜帶200萬噸當量級的核戰斗部,足以摧毀大型沿海城市、海軍基地和其他設施。此外,俄羅斯海軍即將裝備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雷場系統,這種智能化彈藥可通過區分噪音、磁場等特征來識別艦艇、潛艇等目標。
總的來說,軍用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面臨兩個“瓶頸”:一個是技術發展的障礙,解決這一問題唯有循序漸進;另一個是對人工智能武器系統的授權問題,這關系到武器系統智能化所引發的倫理問題。
人工智能的軍事運用還無法繞開決策授權的問題。沒有自主決策授權的人工智能僅是自動化的高級形式。對人工智能進行決策授權,首先受制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人工智能技術完善到具有等同人所具有的直覺、分析、推理、判別等基本能力之前,對人工智能進行戰場授權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軍事指揮員的決策失誤,是要經受軍事法庭審判并承擔法律責任的??墒?,如果授權給人工智能系統,假如出現類似問題,是處罰授權者,還是處罰人工智能系統?
<p style="margin: 10px 8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variant-east-asian:=""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1;="" line-height:="" 2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9月14日凌晨,位于波斯灣沿岸的沙特石油設施遭遇智能化無人機群的攻擊。智能化無人機群隱蔽突防、精確制導、自主尋的,轉瞬之間精確摧毀沙特阿拉伯近一半的石油生產能力。這一突如其來的戰例讓人驚呼:“無人機智能化攻擊已經開始改變戰爭形態!”一次無人集群攻擊幾乎達成一場中型戰爭的效果,讓人無法低估智能化作戰系統的巨大潛力,這同時也急切呼喚國際社會對人工智能的軍事運用確立標準和規范。